LayerZero的猎巫: 揭示我们在链上制造虚假繁荣的角色

LayerZero的猎巫: 揭示我们在链上制造虚假繁荣的角色
LayerZero的猎巫: 揭示我们在链上制造虚假繁荣的角色

在A哥平时撸空投的同时,他最近还忙着填写申诉表格——他工作室的200多个账号和100多个精品号都被LayerZero认定为女巫账号。

为了增加申诉成功的概率,A哥团队使用chatgpt编写申诉,针对每个账号提供不同的理由,甚至使用不同的语言。核心思想是“我是一个真实的用户”。A哥告诉ChainCatcher。

花姐按照LayerZero的要求填写了申诉表单,声明她的“撸毛”账号是个人的,不是工作室的女巫账号。

之前,花姐个人辛苦了半年的20个账号被项目方认定为女巫账号,在LayerZero的“猎巫运动”中成为被猎的对象。花姐对ChainCatcher苦笑说:“本想撸毛致富,谁知撸毛致负”。

至于申诉是否有用,A哥和花姐都表示只是尽力而为,听天由命。“申诉的账号太多了,项目方不可能都处理得过来”。

LayerZero之前发布的报告显示,有80万个地址是潜在的女巫账号,虽然最终名单还未公布,但预计数量不会少。

这场“猎巫行动”将项目方和“撸毛”方之间的博弈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:审查、自曝、举报有奖。这些和加密自由精神背道而驰的词语引起了众多争议。

曾经占据上风的“撸毛”者随着Web3产业的发展逐渐失去优势。

双方都有很好的理由:项目方希望将代币空投给真正的用户,而不是一上线就集体抛售的工作室;工作室则表示,在付出了真金白银,帮助项目提升了数据、测试了性能后,被弃之如敝屣。

LayerZero的“猎巫行动”于5月30日正式结束,而花姐和A哥仍在等待审判的结果。

LayerZero是一块“香饽饽”

A哥进入加密圈的时间比较久,在挖矿事业遭遇打压后转向空投领域。

他原有的投研与技术团队加上圈内的人脉,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空投工作室。

在他看来,每一次大规模的撸空投行为都是做一次长期的价值投资,研究项目方背后的融资团队也成为重点,团队将投研重点放在A16Z、Paradigm、Coinbase等知名机构的投资项目上,大额融资是标配。

“融资额度高代表着项目拥有高估值,而高估值往往意味着更有价值的空投代币。”A哥介绍道。

在工作室成立早期,也曾撸到过ARB、Aptos、Sui、Wormhole等不错的空投项目,在市场整体惨淡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的收益。

LayerZero拥有融资团队和高估值的天然优势,成为A哥关注的重点。

2022年3月,旨在成为“最简单轻便的跨链资讯传输方式”的全链互操作性协议LayerZero完成了A+轮1.35亿美元的融资,以1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Web3的独角兽,a16z、红杉资本、Coinbase Ventures等机构参投。

2023年4月,LayerZero再次完成1.2亿美元B轮融资,估值上升至30亿美元,此次投资机构还引入了传统资本。融资完成之际,LayerZero宣布将考虑“治理代币空投”。

如此雄厚的资金以及空投预期,在“撸毛”人眼中,LayerZero就是一块即将送到嘴的“大餐”。

个人撸毛党和撸毛工作室开始行动,关于LayerZero的研报文章和刷空投教程充斥社群。

LayerZero的交互数据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,自去年4月融资宣布以来,LayerZero链上交互量开始激增,单日交易笔数突破20万笔,官方跨链产品Stargate交易笔数也大规模增长,单日交易笔数约为15万笔。

A哥也紧密布局,技术团队利用代码批量生成200个撸毛钱包,再加上100个精品账号,一个为期半年的撸毛行动开始了。

A哥介绍,团队会进行指定的日常交互行为,确保每个地址都能完成交互任务达到空投标准,并做好账号隔离。

不断增加的成本

在LayerZero的交互行动中,“撸毛”的沉没成本不断累积。

由于费用昂贵且收费不透明,LayerZero旗下的跨链产品Stargate一度成为“跨链刺客”。由于早期没有明细,很多用户在支付GAS费用时才发现需要支付巨额费用,而且各币种的收费标准并不统一。

A哥表示,为了LayerZero的空投,只能忍受Stargate高昂的跨链费用。

花姐对此也深恶痛绝,她表示因为撸毛需要,曾以0.9美元的单价购买了部分STG代币进行质押,而此后由于整体市场下跌,这部分STG的价值也大幅缩水。

谈到这次撸毛的成本,A哥表示,LayerZero每个账号的成本都在200U以上,作为投资目标,希望每个账号获得1000U左右的空投。为了保险起见,还采用了100个精品账号进行交互,确保不会被反撸。

花姐则表示,这是她首次采用多账号撸毛,之前单一账号参与交互都获得了不错的空投奖励,所以这次“下血本”来尝试一下,整体成本约为3000U。

但当潜在女巫地址公布时,A哥和花姐都傻眼了,A哥工作室账号连同100个精品账号全军覆灭。

花姐的20个账号也无一幸免,花姐戏称:“本想撸毛致富,谁知撸毛致负”。

史上最大的“反女巫行动”

让他们的账号全军覆没的是来自LayerZero的猎巫行动。

5月2日,LayerZero正式宣布第一期快照已经完成,并表示实际用户总量大约为580万。

次日,LayerZero宣布,出于“对社区成员的持续信任”,将代币分发给持久用户(而不是女巫用户)。对于女巫用户,LayerZero也给出了两个选择:自曝女巫地址保留15%的空投份额,或者等待项目方内部的筛查,之后将不会收到任何代币。

此外,LayerZero还表示,此次女巫检测报告将与Chaos Labs、Nansen合作编写。

这使得女巫监测变得更加严格,对于期待空投、以撸毛为生的工作室和专业撸毛者来说,无疑是个警钟。LayerZero甚至引入了举报机制,举报成功者将获得被举报账号10%的代币。

截止到首轮女巫自曝阶段结束,初步判定有80.3万个地址为潜在女巫,其中超过33.8万个地址自我报告为女巫,每个地址平均报告了15个女巫账号。合要求的地址将获得其预期代币分配的15%,其余85%将返还给合格用户。相较于80万个地址,只有不到40%的地址选择“自首”。大清洗仍在继续,在接下来为期两周的“赏金狩猎”中,LayerZero共收到3550份“猎巫”报告,每份报告至少包含20个写明女巫操作的地址。业界普遍认为最终名单将“保留6.67% – 13.33%的地址”,不过,大部分的多账号撸毛党以及工作室已在第一轮的清洗中“阵亡”。
项目方与撸毛党之间的博弈一直在演化。Hop Protocol开创了这套“围剿”方案,将筛查目标锁定到了工作室,重点筛查涉嫌操纵多账号进行批量交互;使用过诸如Merkly、L2 Pass、L2 Marathon等常用的“女巫刷量”应用;以及以极少金额进行跨链交互。在种种“自曝”、“筛查”、“检举”下,女巫筛查似乎沦为了“围剿”的清扫现场,而工作室则成为了待宰的羔羊。然而,撸毛工作室也并非等闲之辈。经历多次重大空投的洗礼后,目前大部分成熟的工作室都有着自己专属的投研团队、技术团队以及交互团队,撸毛也逐渐从“近乎0成本获得奖励”的用户忠诚度行为,逐渐演变成为专业化的技术团队。面对女巫审查,从随机交互脚本、分散且独立的IP地址,再到更严格地账号隔离等工作室的反女巫审查手段比比皆是。项目方与撸毛党在“女巫”与“反女巫”上始终存在一层博弈关系。在A哥这样的工作室眼中,撸毛党为链上活跃做出了不少贡献,撸毛行为也逐渐成为了链上活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正如Layerzero此前公布的空投预期那样,很多项目方会在项目早期放出关于空投、发起奥德赛任务的消息,来促使用户与工作室进行链上交互,从而形成链上的“虚假繁荣”。大量交互数据的产生,项目方可以在早期阶段对项目进行优化与压力测试,同时赚取业务上的收入。对于撸毛党而言,则冒着对“空投规则毫不知情”的风险,为项目方进行着免费的测试与链上贡献,用花姐的话来说,“项目方手续费收爽了,自己却颗粒无收”。对此,同样作为Layerzero的撸毛党、加密KOL何币表示,“激进的奥德赛、pua一切都那么激烈,撸毛结束了,我出局了”。他们自嘲,在Layerzero的反女巫机制面前,彻底沦为了制造链上虚假繁荣的“工具人”。
在越来越卷的撸毛市场,“猎巫行动”逐渐沦为了人性的游戏。当谈及为什么会被查女巫的时候,A哥和花姐一致将矛头对准了“互相举报”机制。在他们看来,尽管采用多账户撸空投,但考虑到女巫问题,同时也对精品号进行了风险防控,然而此次所有账号“全军覆灭”。事实上,“互相举报”阶段从5月18号持续到31号,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原因之一。但考验人性的举报机制,依旧在加密社区引发了争议。Layerzero公告称,鼓励社区用户互相检举女巫行为,成功的检举者可以获得被检举地址的10%的空投份额分配。这无疑将人性的阴暗玩弄到了极致,为了获得10%空投奖励,可以牺牲并无视掉其他撸毛玩家的成果。何币表示:“人性本恶,每次查女巫的时候都能看到人性的阴暗。”花姐也表示,这是一个“一损俱损”的方式,可以接受Layerzero的规则严格,但是互相检举一定是一个“害人害己”的行为。而另一个并未参与Layerzero撸毛的工作室也表示,“互相检举”无疑是开倒车的行为,这不仅“恶心”到了用户,也让项目背上了骂名。“互相检举”不仅仅成为了项目方与工作室之间的博弈,也成了工作室与个人用户之间的斗争。由于每举报成功一个地址,该账号90%的空投代币将会返回到空投池中,这也意味着用户所分得的空投将有所增加,而“互相检举”似乎正在成为了普通撸毛者宣扬“撸毛正义”的武器。有传言称,某撸毛工作室员工选择辞职举报内部账号;甚至市场还传出某“猎人”提交了48万个地址的女巫报告。LayerZero联合创始人Bryan Pellegrino在社交平台回应,任何人都可以把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写进报告中,但并不是每一份报告都是有效的。这似乎侧面验证了举报“扩大化”的猜测。LayerZero成功利用人性,将“猎巫行动”变成个人撸毛党与工作室之间之间的战争。
如今的撸毛赛道更像是修罗场。女巫攻击(Sybil Attack)现象自Web1时代就存在,最早由微软研究学院JohnR.Douceur在2002年提出,源自1973年的科幻小说《Sybil》,而Web3的链上匿名属性更是成为了女巫攻击的绝佳温床,女巫攻击者可以轻易创建批量地址来获取多份空投奖励,他们往往收到奖励便会套现立场,大量的空投抛售也对项目造成了极大的影响。“反女巫”一直以来都是撸毛赛道的正义主旋律,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项目方与绝大部分个人用户的利益。工作室则认为,在交互期间为链上活跃做出了贡献。用花姐的话来说:“大家都是在用真金白银为项目方做交互。”个人用户在庆幸自己没有被列为女巫的同时,也唏嘘Layerzero“反女巫”规则严苛与反人性。大部分工作室表示,虽然这是一场“滑铁卢”,但任何工作室都存在过被反撸的经历,真正工作室并不会在意这一场小小的败仗,而是会放眼更加广阔的市场。部分工作室与专业玩家也表示,撸毛本身也存在个人投资风险偏好,并不是所有工作室都看好Layerzero,而往后或许不会再考虑Layerzero生态的其他撸毛项目。此外,部分多账号玩家与工作室仍表示,将等待最终的命运审判。随着空投快照的结束,Layerzero链上交互也开始回归平静,加之过激“反女巫”策略引起的用户不满,目前,Layerzero链上数据已创下一年来新低。5月19日,当天消息总量仅为3.9万条,较此前高点已下滑94%。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