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加密世界的「公敌」,不少人第一反应会想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,每一次部分项目或知名人士被SEC盯上,都会导致一轮行情下跌,SEC主席Gary Gensler更是「臭名昭著」。
从2021年4月担任SEC主席至今,Gary Gensler任期已过大半。在其任期内,他频繁向加密行业「开炮」,发表了诸如「加密市场的代币绝大多数都属于证券,所以发布和销售这些证券型加密代币会受到证券法的监管」等监管言论,他还主导了针对币安、Coinbase、Kraken以及FTX等众多知名加密企业的案件。
种种迹象表明,Gary Gensler似乎对加密行业充满了偏见,但事实真如大家「眼见」的那样吗?Odaily星球日报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,带大家重新认识SEC主席Gary Gensler。
高盛出身的MIT教书匠,转身成为加密「铁腕教官」Gary Gensler的工作经历:铁腕是他的办事风格
Gensler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,从小对金融耳濡目染,毕业后按部就班进入了华尔街巨鳄高盛工作,并在30岁时成为当时高盛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,最终在高盛耕耘了18年青春。
1995年,高盛首席执行官Robert Rubin出任美国财政部部长,Gensler追随Rubin加入美国财政部出任金融市场助理部长,正式开启仕途。
Gensler一直是坚定的民主党人士,在2008年为奥巴马的竞选总统活动提供建议,后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,出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O)主席。当时正值金融危机过后,衍生品市场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,Gensler从监管入手,不断推出监管新规,帮助美国衍生品市场重建市场秩序。由此,Gensler被称为「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改革者之一」。
在奥巴马任期后,Gensler还担任希拉里2016年总统竞选的首席财务官。随着特朗普的胜选,仕途无望的Gensler前往麻省理工学院(MIT)任职,教授《区块链和货币》课程。
在任课期间,Gensler鼓励学生参与区块链行业,并以Algorand为例赞扬区块链可以改变生活。「或许5年之后,你可以在区块链上打造Uber或Lyft……届时区块链在性能上会有一定的强度,如Silvio Micali的Algorand,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图灵奖得主,我们曾一同工作,Silvio具备伟大技术及性能,你能在(Algorand)之上开发Uber。」
2020年拜登夺得当年大选胜利,Gensler也被拜登提名为SEC主席,开启了他与加密行业的纠葛。
从Gensler的工作经历中不难发现,如今他强硬的监管风格来源于担任CFTO主席期间。或许在他心中,目前的加密行业和金融危机过后的衍生品市场有着相似之处。但作者相信从他在MIT任课阶段中对加密行业的热爱并不是伪装的。如此矛盾的经历出现在Gensler身上,想必也造成了大众对他的误判。
细数Gensler任职期间对加密行业的执法行动
从2021年到2024年,Gensler领衔的SEC对加密货币行业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执法行动。以下是一些详细案例:
Ripple Labs:案件概要:SEC在2020年12月对Ripple Labs提起诉讼,指控其通过出售XRP代币进行未注册证券发行。该案件在2021年继续推进,Ripple抗辩称XRP不是证券。结果:2023年7月的法院判决中,Ripple获得一定的胜利,部分行为被认定不属于证券,但仍存在违规之处;而后SEC要求Ripple要求支付近20亿美元罚款,目前仍在等待最终判决。
Coinbase:案件概要:2021年9月,SEC警告Coinbase其计划推出的借贷产品可能构成未注册证券,并威胁要起诉Coinbase。结果:Coinbase取消了借贷产品的推出,并继续与SEC合作以确保其其他产品的合规性。
BitConnect:案件概要:SEC对BitConnect及其创始人提起诉讼,指控其进行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。结果:BitConnect的多个高层被起诉,案件仍在处理中。
BlockFi:案件概要:SEC指控BlockFi提供未注册的加密借贷产品,该产品构成证券。结果:BlockFi同意支付1亿美元的罚款以达成和解,其中5000万美元支付给SEC,另5000万美元支付给各州监管机构。
Kraken:案件概要:SEC指控Kraken的质押计划构成未注册的证券。结果:Kraken同意支付3000万美元的罚款以达成和解。
FTX和SBF(Sam Bankman-Fried):案件概要:2022年11月,FTX因流动性危机破产,暴露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。2023年,SBF被指控欺诈和挪用资金。结果:SBF面临多项法律诉讼,案件仍在处理中。
币安(Binance)和CZ(Changpeng Zhao):案件概要:SEC对币安及其创始人CZ展开调查,指控其涉嫌欺诈投资者,并未注册其交易所业务。结果:Binance同意被没收25亿美元,并支付18亿美元的刑事罚款,总计罚款43亿美元。CZ被判处4个月监禁。
Genesis和Gemini:案件概要:SEC对加密货币借贷平台Genesis和加密交易所Gemini提起诉讼,指控其通过未注册的加密借贷产品吸引投资者,违反了证券法。结果:案件仍在进行中。
Terraform Labs和Do Kwon:案件概要:SEC对Terraform Labs及其创始人Do Kwon提起诉讼,指控其欺诈投资者并误导公众,涉及未注册证券的发行和销售。结果:案件仍在审理中,Do Kwon和Terraform Labs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。
从上述举例的相关案件来看,Gensler率领的SEC对加密交易所推出的质押和借贷产品几乎零容忍,其次是相关黑天鹅事件的追责,最后是反欺诈和反洗钱相关的案件。以上三类执法行动更容易为加密行业接受的,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。但SEC在判断代币是否属于「证券」的问题上引发了大众的质疑。
目前SEC判断标准来源于豪威测试(Howey Test),它是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在1936年判决的案件《SEC v. W.J. Howey Co.》中制定的。豪威测试的主要原则是,如果交易活动全部满足以下条件将被认为是证券发行:投资者投资金钱或其他可替代的资产;投资者的投资是在一个共同企业中;投资者预期依赖于第三方(通常是公司或其他实体)的努力来获得投资回报;投资者的回报主要取决于第三方的努力。
这四点条件通常需要全部满足,但代币其实较为复杂的,可能在某些活动中满足上述条件,但有些活动又不属于,这就造成「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」的尴尬局面。Gensler因此招来加密行业的嘲讽。
Gensler虽身披骂名,但仍促进加密行业向主流金融的融合
加密行业对于Gensler的看法大多是贬义的,认为他正在逐渐毁了加密行业等相关言论屡见不鲜,基本上大部分文章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抨击Gensler及SEC。
这个角度真的正确吗?依作者来看,此类看法有失偏颇,纵观整个加密行业15年的历史,历届SEC对加密行业的促进作用不如Gensler任职的三年。
细数在Gensler从2021年4月到如今对加密行业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事件。2021年10月,第一个比特币期货ETF上市。2024年1月,第一个比特币现货ETF上市。2024年5月,批准以太坊现货ETF的19b-4文件。(多家机构表示本月以太坊现货ETF产品将上线)
以上三个重大事件对于加密行业来讲的意义非同凡响。
作者从亲身经历举例,之前被周围人问到从事什么行业,提到加密、虚拟货币以及比特币等相关字眼,都会告诫我「这个行业有问题,尽早找个正经行业」,作者基本上只能报以微笑。毕竟从此前各方态度和行业现状来看,确实不好反驳。但今年在提及此类问题时,周围人都能想到美国上线比特币现货ETF和香港对Web3的积极态度,纷纷向作者询问行业的相关动态,在谈及相关项目时也不用避讳。
从上述经历来看,SEC批准加密货币的ETF是将加密行业正式走进主流世界的背书,使加密行业以一个正式的身份亮相全球。仅凭这一点,Gensler就足以在加密行业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或许也有人认为,就算换一个人担任SEC主席,在如今的大势所趋下,同样也会批准加密货币ETF。但此类看法难道不是「马后炮」吗?如今的大势如何形成,以及SEC在批准加密货币ETF中的作用是否被低估,这都无法去衡量。但主流世界的资金能进入加密行业,不也是以安全性为前提,相比于此类说法,作者认为这些主流资金会更相信国家级的背书所带来的安全。
同时大部分人认为Gensler率领的SEC同样也对加密行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,尤其是行情的下跌和相关项目的发展。但看SEC的执法活动,其中一部分是黑天鹅事件,比如FTX、BitConnect等,这种事件是「纸包不住火」必然会引起行情波动的,剩下的大多是证券类代币判定问题。从侧面反应,这也是主流世界在设法为加密行业形成一个行事框架。虽然目前框架的最终判定依旧没有定论,但这也是Gensler及SEC积极尝试的必经之路。
至于短期所带来的行情波动会被时间所抹平,终归只是行情趋势中一个小小的起伏,但近几年SEC批准的加密货币ETF却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。
总的来说,Gensler或许有阵营、私心、外界压力甚至利益,但作者更愿意相信他是以自己的方式让加密世界尽快融入主流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