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Solana的创始人曾表示不需要L2,但Solana社区仍然认为其最引以为傲的“团结”标签是因为不像以太坊那样会有大量的L2项目竞争和分裂。然而,在最近的一系列事件中,Solana仍然迎来了一些标志性的启动。去年9月,MakerDAO创始人宣布要在Solana上开发应用链,并且随后的PYTH等项目也都在Solana上发行了自己的链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项目都是基于Solana代码fork之后的侧链,并没有真正对Solana进行扩展。即使Solana现在有双客户端加持,宕机问题仍然难以避免。
目前来看,L2是扩展Solana并产生网络效应最有效的方式,因此Solana也不得不进行L2化。Solana版本的“OP Stack”中的第一个原子化SVM链@SonicSVM也宣布获得了Solana支持的1200万美元融资。原子化的定义是指L2与Solana主网之间可以快速同步,开发者无需重复部署合约就可以即时得到主网的状态和数据。例如,游戏项目方可以将资产发行到Solana主网,但只将游戏逻辑运行在Sonic L2中,从而同时享受主网的安全性和L2的性能。
Sonic的母公司是@joinmirrorworld,在Solana生态中从事Web3游戏开发引擎平台已经有3年时间了,因此Sonic本身是一条基于Solana发行的游戏链L2。然后,Sonic将其自身的能力用堆栈的方式封装打包给第三方去实现Solana的一键发链,因此Sonic在Solana生态中的位置相当重要。一些比较热门的游戏项目,如Lumiterra等,也选择在Sonic之上进行构建,因此属于自带干粮冷启动的类型,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基础设施项目那样先筑巢再等着引凤。
在文章开头提到的Sonic与PYTH以及MakerDAO的不同之处在于,Sonic是使用HyperGrid框架基于Solana开发的Layer2。即最终的共识由Solana完成,从而根植于Solana之上进行Layer2扩展。如上文提到的,通过原子化方式实现资产与逻辑分别部署在主网和L2,但又可以互相联动。如果Solana基金会也像以太坊基金会一样讲究政治,那么Sonic的政治正确性应该是很高的。
SVM是Solana网络处理交易和执行智能合约的环境,与以太坊的EVM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。首先,SVM是多线程的;其次,可以为每个智能合约分配单独的Gas费。这两点产生的高性能和低费用已经足够满足项目方的需求,但对于头部项目来说则完全不够。对于拥有大量用户和流量的项目来说,Gas收入是一块大肥肉。既然我每天都能产生数万美元的Gas,为什么要白白贡献给Solana、以太坊或其他公链呢?用户是冲着我来的,又不是冲着公链来的,所以完全可以自己搞一条链去吃Gas。如果直接fork代码,则与Solana完全没有关系,这也是Solana所担心的。而项目方也不想完全脱离自己成长的体系,所以做一条Layer2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。
此外,头部项目还需要更高的可定制性、更高的TPS以及发链抬高估值的需求。目前Solana生态中的getCode、Grass、Zeta、Sphere等项目都正在或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来构建Solana的侧链或L2。因此,站在这几个需求和现状的角度,Solana不得不拥抱Layer2。Sonic也将扩展Solana作为自己的使命,并且同样支持EVM。
HyperGrid框架使用CosmosSDK开发,从结构上可以与OP的SuperChain进行对标。每个Grid网格相当于一个半自主运行的小型区块链,用户与对应网格发起交互,网格内部包括EVM/SVM执行、账户数据变更、交易处理等行为后,再将结果打包给Solana主链。
在这次融资官宣中,Solana最大的庄家Galaxy Digital和欧洲的BITKRAFT投资了Sonic。BITKRAFT虽然可能在外界比较低调,但被誉为加密圈最活跃的游戏风投,总资管规模超过10亿美元,其中第三只游戏基金就达到了2.75亿美元,并投资了包括YGG、IMX等项目。此外,OKX、Big Brain等也参与了这次融资。核心参与者包括Solana、以及生态项目Jupiter、Superteam等。我与创始人@Chrizhuu认识已经两年时间,在线下也多次会面交谈,也见过Jialin、Robinn等其他创始成员。整个团队都非常认真对待这项工作。紧接着,Sonic还将开启一系列奥德赛活动,值得大家保持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