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新定义三条道路BTCSolana和Restaking以创新的方式探索

重新定义三条道路BTCSolana和Restaking以创新的方式探索
重新定义三条道路BTCSolana和Restaking以创新的方式探索

最近,《橙皮书》这个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“Crypto阳痿”的文章。文章中描述了一种可怕的无聊在加密货币世界中蔓延,就像黑死病一样,没人知道它从何而来,但不知不觉间,你会发现这种病已经无处不在了。最近的圈子里,技术上的热点确实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,唯一有热度的话题集中在Pepe、Trump、Jenner等Meme上。上一次偏技术向的热点可能还是图币二象性的“Pandora”。

一级市场也同样受到影响,好在创新总还是在发生,虽然依旧没有看到什么真正从0到1的东西,但1到10的东西在各个赛道上依然存在。

本期研报主要关注BTC、Solana和Restaking这三个赛道上的“1到10”的项目。

一、BTC
很多人期待的Rune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热度。如果说BRC20或者说Ordi是一场“手忙脚乱”的惊喜,那么Runes则是一场从Cex到Dex到Infra集体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(上)风(线)”的迎接仪式。然而,应了那句“大热必死”的老话,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。从长线来看,Runes、Atomical、RGB&RGB++等协议有望为BTC的资产发行注入新的活力。两个月前的BRC20升级也明显朝着功能性更加灵活的路线在努力,基于BRC20的原生稳定币目前实现起来更加容易。

BTC生态最近两个月最值得关注的项目主要集中在UTXO Stack、Fractal、Arch Network和Quarry。Fractal是一条BTC的100% Fork,并且出块时间降低到了30秒。它比BTC测试网更加稳定且更快,可以与BTC主网1/3联合挖矿,理论上可以达到80-90%级别的BTC主网安全性。由于与BTC完全保持一致,Fractal上的各类XXRC20资产和基础设施可以无缝迁移过来,无需改动代码。此外,Fractal还可以更快地实施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操作码提案,未来可以通过脚本实现基于铭文的合约。对于其他人来说,这可能是一件奇怪的事情,但对于Unisat来说,似乎再适合不过了。

Arch是通过索引器+带去中心化Prover的ZKVM,在Solana上实现了可编程性。类似于一个1.5层,交易通过L1触发,在Arch的ZKVM里执行各种资产转换的逻辑,最后生成ZK证明并广播回BTC主网。

Quarry将基于BTC的联合挖矿做成了基础设施形式,相当于做了一套矿工版本的“OP Stack”+“Eigen Layer”。通过Quarry,你可以快速启动一条POW链,并与BTC矿工进行联合挖矿,通过BTC矿工的算力来保证自身的安全。同时,参与的矿工将获得代币奖励,类似于EigenLayer的AVS奖励。在POS盛行的市场中,POW Appchain能够获得多少份额还有待观察。

二、Solana
在Solana上,最近最有意思的应该是“模块化”这个概念。ETH走的是模块化的道路,而Solana一直是单片链的代表。然而,在过去的几个月中,确实有几个在Solana上实现模块化的项目。比如MagicBlock、Sonic、Solforge和Mantis等。

MagicBlock是一个主打Solana全链游戏引擎的项目,其中的一个特色是临时Rollup,即“用完即删,阅后即焚”。Sonic是一个Solana上的Gaming Appchain,最近刚刚宣布完成融资。它通过HyperGrid Framework的架构,可以轻松地创建一个SVM Appchain。Solforge是一个通用型Appchain Stack,定位类似于SVM版的OP Stack或者Arbitrum Orbit。Mantis是一个Intent结算层的SVM Rollup,不仅局限于服务Solana生态,还可以与EVM相关的OrderBook Flow一样进行结算。

Solana主打的是单片高性能,但据说上半年一个游戏的交易占到了全链的20%。这游戏的日活只有4、5位数,如果日活再上升一个台阶,或者出现几个类似游戏链,Solana可能会承受更大的负荷。这也许是Solana生态开始关注模块化的重要原因。Solana Foundation的很多人支持模块化,并认为它是必然趋势。Multicoin的Kyle一直是Solana与单片链的布道者,他依旧反对模块化的概念。

未来6-12个月,Solana的基础设施将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点。除了模块化,FireDancer的精简版和完全版将提升Solana的TPS和稳定性,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。

三、Restaking
Restaking可能是近半年来最热门的一个赛道。然而,发现很多人对于Babylon和EigenLayer的区别并不了解,甚至一些项目方也对此有些疑惑。因此,值得单独解释一下。

简单来说,由于EigenLayer具备智能合约的能力,所以可以设置相对复杂的Slashing机制。而Babylon则拥有EOTS(可提取的一次性签名)和BTC时间戳协议等黑科技,这是EigenLayer所没有的。这也是Babylon可以在BTC生态中做原生BTC Restaking的底气,而EigenLayer无法实现。

当然,原生BTC Restaking的功能有限,基本上只涵盖两点:一是通过BTC时间戳协议防止Long Range Attack的POS链,二是帮助POS链实现或者说冷启动它的POS安全共识。如果你非要用Babylon来做一个类似EigenDA或者Oracle之类的东西,是可以做到的,但你需要使用“扩展包”。比如Chakra或者SatLayer,在Babylon之上“套一层”,用这两个项目内置的智能合约来实现更加复杂的Slashing机制,你就可以基于此去开发类似DA、存储、预言机之类的DAPP了。

总的来说,Babylon+Chakra/SatLayer = Eigenlayer。Babylon生态中的项目除了像上述两个项目致力于让Babylon变得复杂之外,还有一些对标EtherFi和Renzo的项目。而Eigenlayer的Stack已经堆到了更高的层次,比如Ethos做的是AVS的Coordination/Interoperability Layer,Aethos做的是AVS的Programmable Policy(策略编辑)Layer等等。随着Eigenlayer的Stack越来越丰富,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,Eigen可能会越来越像一个AWS,可以通过点点点+拖拽来实现各种安全等级和基础设施套件,无论你是要起一个链还是做一个存储或者Oracle之类的DAPP,完全取决于你的自由。

最近跟一个FA聊天,他说近期聊了至少五六十家VC,有看Infra的,有看游戏的,有看比特币的,唯独一个赛道是所有VC都在关注的,一个不拉!你们猜是哪个?答案是:Ton……然而Ton上面的投资难度比ETH或者Solana上要高得多……你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半年前Notcoin拿着PPT或者Demo去找VC,会有几个VC决定梭哈呢……下次如果有机会,我再来写写Ton。

Related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