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专业的翻译,我将尽力将这篇新闻文章准确地翻译成简体中文,以保持语句的准确性和通顺性,并尽量保留专有名词和全部。请注意,这篇文章的结尾不需要加句号。
每一个周期都会有一些项目经历牛市和熊市,而那些能够穿越这些周期的项目则十分罕见。
以下是一些总结,但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在2017年,ICO(Initial Coin Offering,首次代币发行)盛行,公开募资直接取代了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(VC和PE),因此17-18年的牛市是那些参与ICO的项目站上了舞台,属于代投。只要抢到份额,就能赚钱。
到了2021年,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崛起,实际市场开始多元化分流,只要能够快速行动,就能够获利。
当时的IEO(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,首次交易所发行)可以与项目方协商将一部分份额留给用户,所以上线时普遍定价偏低,而买新不买旧也成为了当时的典型特征。
但是现在,IEO在大多数国家被认为存在法律风险,所以只能通过空投和市场定价。这意味着,如果项目的流通量较大,开盘价格较低,项目的表现相对平稳,比如BB和Lista。但相较于2021年,这些项目的涨幅仍然过快,缺乏充分的洗盘过程。
到了2024年,此轮上涨将由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(BTC ETF)的启动推动,这轮上涨的受益者将是顶级项目和撸毛工作室。他们互相支持,制造了一波漂亮的数据。项目方一方面能够从风险投资手中获得更多资金(如果你观察市场头部的风险投资公司,它们的规模通常超过十亿美元,这确实会推高优质项目的定价),而另一方面,项目方手握资金和用户,信心十足,链上拥有数百万用户,不上某个平台也无所谓,因为还有许多中心化交易所(CEX)可以选择,如果没有中心化交易所,还有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,即使再不济,项目方自己的链上也有去中心化交易所。
交易平台并不掌握定价权,所以对于估值很高的项目,大家还是要关注基本面,不要只看市值,最好再看看流通量。
到了今天,市场确实发生了变化。撸毛工作室和第二层扩容项目(L2)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了闹剧,撸毛时代可能即将结束。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,都出现了更多的专业投资者,他们使用各种工具来对冲风险,但同时也扩大了市场规模。作为普通投资者,如果仍然使用2017年的ICO、2021年的IEO、套娃策略,甚至2023年的撸毛策略,恐怕不适应今天的市场。
缺乏风险投资会不会使市场更加健康呢?每一个周期都会有一些项目经历牛市和熊市,也有无数的顶级项目倒在路上。无论是Web2还是Web3,创业成功的案例都是少之又少,而那些能够跨越鸿沟、穿越周期的项目更是凤毛麟角。
投资存在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